15901984249
頻率:每月 1 次(惡劣環境可加密)。
操作:
用干燥潔凈的軟布擦拭傳感器表面,清除灰塵、油污、水漬,避免污染物侵蝕密封或影響振動傳遞。
檢查殼體是否有變形、劃痕,若外觀損傷需重點排查內部電路是否受損。
頻率:每月 1 次。
檢查接線端子 / 插頭是否松動、氧化,若有氧化層,用清潔后重新緊固。
查看電纜外皮是否破損、老化,若發現破損,需更換同規格屏蔽電纜(需匹配防爆 / 防護等級,若為防爆場合,自行接線可能破壞防爆性能,建議返廠處理)。
頻率:每 6 個月 1 次。
觀察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接頭密封)是否龜裂、變形,若密封失效,立即更換同規格密封件(需符合防爆 / 防護標準),防止水汽、灰塵侵入內部電路。
目的:傳感器將加速度信號積分成速度輸出,電路漂移會導致測量偏差。
頻率:每年 1 次(高精度場景建議每 6 個月)。
使用本特利授權校準設備或符合 ISO 標準的振動校準臺,輸入標準振動信號(如 10Hz、1g 加速度),驗證輸出速度是否符合規格(如 100mV/in/s 或 4mV/mm/s)。
若偏差超過 ±5%,聯系本特利服務中心進行電路校準或維修(內置電路為精密模塊,非專業操作易損壞)。
核心邏輯:壓電元件長期使用會老化,導致輸出靈敏度漂移。
頻率:每 12 個月 1 次。
通過校準臺施加已知振動加速度(如 50g、1kHz),測量傳感器輸出電壓,計算實際靈敏度(電壓 / 加速度),與標稱值對比。
若偏差>±10%,需更換壓電元件(建議返廠處理,因涉及電路匹配)。
關鍵要求:
位置:必須安裝在軸承座、機殼等剛性振動傳遞良好的部位,避免安裝在柔性結構(如支架、非承重面),否則振動信號會失真。
力矩:安裝力矩嚴格≤ 46 kg·cm(40 in-lb),防止螺紋滑絲或殼體變形,破壞內部電路密封性。
檢查頻率:每次設備停機維護時復核,若設備經歷過沖擊、振動,需立即檢查。
溫度:確保工作溫度在 -40℃~+85℃ 范圍內,超出范圍需加裝散熱 / 保溫裝置。
防爆 / 腐蝕:
防爆場合:確認傳感器防爆認證(如 ATEX、IECEx)與現場一致,定期檢查防爆密封(如接頭、殼體縫隙)。
腐蝕環境:優先選用防腐涂層型號,或外加防護套,避免殼體銹蝕。
禁止自行拆解傳感器(固態集成設計,內部無維修備件,拆解會破壞密封和精度)。
非防爆場合不得改裝防爆型傳感器,反之亦然(防爆認證失效會引發安全風險)。
建立維護檔案:記錄每次清潔、校準、故障處理時間及結果,追蹤性能趨勢。
備件儲備:備用密封件、同規格電纜(匹配防護等級),核心模塊(如積分電路)
定期培訓:組織運維人員學習本特利《Velomitor Sensor 操作手冊》,掌握標準維護流程。
電話
在線交流
微信掃一掃
返回頂部